手机行业的未来预判

摘 要

  本文同步发送于同名微信公众号“修外求内”,欢迎前往讨论。 前言 近一两年来手机行业逐渐趋于平静,即使是近期小米 发布的MIX的突破之作MIX FOLD也没能在市场掀起太大波澜。硬件



本文同步发送于同名微信公众号“修外求内”,欢迎前往讨论。




前言


近一两年来手机行业逐渐趋于平静,即使是近期小米发布的MIX的突破之作MIX FOLD也没能在市场掀起太大波澜。硬件、软件、渠道,手机行业的各个部分都似乎很久没有见到突破性变化了,整个行业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好像手机行业已经走到了终局。


如果单单拘泥于目前智能手机形态,也许确实走到了一个瓶颈期或者说行业终局。但是“大哥大”之后是功能机时代,功能机之后是智能手机时代,现在也许再度走到了一个时代转换点。


聊聊手机行业现状


目前手机行业好像确实走入了瓶颈期,苹果市场份额上升到了极限,最有竞争力的华为手机被封自动出局,OV有渠道成本拖累很难攻入小米的性价比市场,而小米性价比因为覆盖空间有限也很难向下进攻。放眼世界似乎看不到有厂商能给行业带来新变量。


抛开非安卓的苹果不说,华为目前确实因为芯片被封杀导致在手机市场只能勉力保持存在感,但是华为始终没有放弃手机市场意思,否则也不会在近日依旧用库存芯片在手机市场上推出新一代旗舰机——Mate X2。如果国产工业链能突破14纳米技术,以华为芯片的设计能力极有可能重新在手机市场上攻城略地。说回OV,OV在竞争最激烈的国内市场份额持续高于小米,小米全球市场份额更高是因为其出海早于OV,在海外攻下了更高的市场份额。


OV相比小米优势在于其渠道能力,即能覆盖更为复杂的现实市场环境,而小米相对OV优势在于其更高效渠道可以支撑其更有性价比产品。


但是小米高效渠道前提在于其很好利用了所在市场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看到小米在基础设施较好一二线市场及三四线城市城区市场表现较好,在更为下沉市场则表现较差。原因很简单,高度发达市场本身对应了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体系,不管是网上销售的物流配送,还是线下使用所需要的售后服务都高度发达。但是在更下沉市场里物流成本更高,甚至配送不到位(19年前很多快递只配送到乡,要自己从村到乡上取快递),包括手机售后服务在内的服务业非常稀缺且成本高昂,导致下沉市场渠道成本必然高昂。


但是问题在于中国基础设施在世界各国来说都是非常高效且发达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基础设施情况远落后于中国,甚至落后于中国下沉市场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导致要在这些市场卖手机,必须有兼容高度复杂现实的市场渠道能力,而这是OV华为擅长的,而非小米所长。


所以在小米最擅长海外市场——印度,小米也只能以网销为基础覆盖基础设施较好的高线城区市场,而很难向下覆盖,而这正是OV所擅长的。另外手机“非洲之王”传音也是以渠道而非产品力取胜的。很多人身处发达一二线城市拥有发达的服务业,很难理解渠道服务对下沉市场用户的重要性。


举一个简单例子,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需要下载删除软件。对于下沉市场手机用户而言,因为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如何下载到自己想要软件并注册使用是一个非常高难度事情。在软件下载注册中一个常见难点在于软件注册需要验证码,而他们很难理解验证码是什么?


手机收到验证码短信后,该如何下拉顶部任务栏来看到到短信内的验证码数字也很难理解和操作。我曾经遇到一个用户非常不喜欢下载新软件,也不喜欢换新手机,后来在沟通中得知,用户不会下拉顶部任务栏,导致用户在注册验证时必须紧盯手机顶部任务栏内滚动的短信内容并及时输入验证码,否则手机短信内容滚动数遍消失后,用户就没法注册了。而大多数软件为了防范DOSS攻击,一般在验证码发送后要等待60秒甚至180秒才能发送下一条短信,这就会让很多下沉用户十几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都没法注册好软件并去使用。


在下沉市场用户使用中,类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有非常多,任何一个问题没法解决在他们那里就成了影响使用的大问题,相应手机也自然被归纳为“不好用”手机。特别有很多问题实际上会严重影响用户使用感受,甚至导致用户手机无法正常使用。


比如手机使用中遇到的广告,很多广告都是触碰即下载软件的,这样导致很多用户因为误击或被欺骗,导致用户新手机在一两周时间里就下满了垃圾软件,导致手机内存或存储空间不足没法正常使用。


在下沉市场用户认知里,谁卖手机,出了问题自然要找谁,而在实际生活中也确实只能找手机“销售”店员帮忙解决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对于下沉用户而言,在自己附近没有实体店铺,甚至没有“长期”实体店铺的手机都是不会买(在下沉市场里因为市场空间有限,经营手机的往往就是一两家人,换厂商不换老板是常事),因为买了这些所谓的“好”手机自己很容易用“坏”手机,导致浪费了一大笔钱还要想办法买新手机。


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处于这种下沉市场,对于这些人群来说,一个“可信”的渠道是买手机首选考虑因素,手机性能如何则是在满足渠道服务条件下才会考虑的事情。


所以即使以目前手机市场情况而言,也不是行业格局趋于固定可以放松的时候,而是更广大用户手机使用需求还远没有得到满足时候。


世界人口贫困线是1.9美元每天(4500元/年),贫困人口不高于10亿,也就是我们可以认为剩下60多亿人年收入是高于4500元/年。即使考虑剔除不能使用的手机儿童、老人及部分通讯基础设施缺乏地区人口,即剔除30亿人,拥有手机购买能力人群仍然高于30亿,而目前世界智能手机年销量约13亿。


也就是说即使是目前的手机销量仍然没有满足人们的购买需求,其中主要阻碍点在于渠道没法以合理成本抵达用户。这种渠道阻碍在欧美表现为运营商壁垒,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基础设施缺乏和行政阻碍。


时代变革前夜


即使撇开目前手机远未被满足的基本购买需求,智能手机行业本身也处于变革前夜。


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符合其生产力水平的通讯工具。奴隶社会是人力传递(马拉松起源是战场传递信息),农业社会是驿站系统(畜力为主的传递系统),工业社会是邮电系统(电报、有线电话等),信息社会是互联网系统(包括电脑、手机等),那么到了现在数字社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通讯工具呢?


首先这个通讯工具要具有人工智能核心,通讯工具是否具有人工智能核心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否根据预设规则自动处理信息。


举一个很简单例子,一个秘书收到领导将要前往某地出差的信息,那么收到这一信息后(人工智能)通讯工具会根据秘书之前所预设的人工智能规则,自动生成几个不同的行程方案由秘书选择,秘书确认行程安排后则由(人工智能)通讯工具自动向不同平台生成相关订单(机票、火车、预约网约车、酒店、餐饮预订、会议室预订等等),而不需要像现在需要由秘书本人一一去不同平台查询并预定相关订单。


其次这个通讯工具一定是便携式。虽然因为疫情影响居家办公热潮正在大规模兴起,很多美国互联网业务为主的公司传出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员工长期居家办公的新闻。很多人认为未来人类社会人工智能核心应该是(居家)固定式,目前相关探索产品形态有智能音箱,路由器、PC、电视等。姑且不论人类社会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将绝大部分人的绝大部分活动固定在某一场所(即居家)。即使未来社会工作形态以居家为主,人类移动性决定了还是会在某一场所内不停的移动,需要一个设备来随时进行交互。固定式人工智能核心基本很难满足无限制交互的要求。


再次这个通讯工具一定是多模交互式。目前手机和我们人类交互只是视觉、听觉和触觉交互,并且视觉、听觉只是单向交互(即屏幕输向人眼。音响输向人耳),而触觉也是小区域区域内有限交互(即只能在手机屏幕进行简单触碰交互)。而人类本身是有五感六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知觉)的,未来通讯工具肯定是从目前三觉突破到更多感官的交互方式。而可以确认的是视觉双向交互、知觉交互是未来通讯工具的必备。


以上三个简单要求就决定了未来人类社会的人工智能核心一定是随身便携式的。现在这一产品的原始表现形态是手机,但是手机毕竟是和身体相分离的,而要提升便携性必然会演变为人类的附属“器官”。


这个附属“器官”可能是智能眼镜,可能是智能腕表,也可能是其他设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手机这个目前和身体相分离的通讯设备一定不能满足数字社会的需求。那么如果这个通讯工具划时代转变是很远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也对现在手机行业影响不大,但是可惜不是。


目前AR/MR智能眼镜已经开发出了视觉控制交互模式,而人类行为预测系统已经可以预测人类知觉(下意识)了,再加上AI芯片的指数型算力提升和5G技术条件下的“云算力”支援。这样符合数字社会需求的附属型人工智能通讯工具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出现并快速发展,最有可能的时间段应该是2024年前后。


结语


每次行业发展固化到行业终局之日,就是孕育着惊天变化之时,不是行业内出现颠覆性改变,就是整个行业被颠覆。前者是苹果对诺基亚de 颠覆,而后者是手机对一系列行业(胶片、VCD、MP3等)的颠覆。


目前大概率看是前者,但是如果前者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则必将迎来后者命运。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